「 史料 」杨渡:在时间的长河中 - 南师史料 - 南怀瑾先生资料搜索系统


南师史料

「 史料 」杨渡:在时间的长河中

杨渡
(文化总会秘书长)

 

时间是残酷的,因为它会淘洗去所有的肉髓与外在,虚华与伪饰。所有的庆典、权柄和武器,都有寂寞、生锈、消逝的一天。

 

时间是温柔的,因为它也留存了文明的光。唐朝没有了宫殿,却为我们留下李白和李商隐的诗句。长安的美丽,不是存在于西安,而是存在于诗句里。

 

所有的政治风暴都会消逝,所有的权力都会转移,所有的历史,都见证着朝代的不断更迭,才是进步的必然。然而到最后,什么会留存下来?

 

文化总会的前身是“文化复兴总会”,它是为了因应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,以“复兴中华文化”为宗旨,而设立起来的。为了反制文革,总会特地请当时最好的学者,对四书、诗经、周易、老庄、春秋等进行今注今译,以推广典籍阅读。当时聘请的学者,包括了南怀瑾、屈万里、林尹、王梦鸥、史次耘、陈鼓应,堪称一时之选,连续出版了诸子百家的经典。这工作也持续了好几年。

 

文化大革命的风暴过去之后,文复会性质慢慢改变,直到李登辉时代,它变成民间文化团体,举办一些文化活动。等到民进党执政,由于去中国化,这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被忽略,束之高阁。然而,历史多么反讽。当文革过去,在经济富裕后的现代大陆,由于缺少思想的指引,人们却开始重读古代典籍,而有诸子百家讲堂与各种当代阅读,古书今读,竟成显学。当年搞文革的却已经悄悄的“复兴中华文化”了。

 

反观台湾,这些由学养深厚的专家所写的典籍今注今译,却因政治原因未受到重视。现在回头看经典,细心体会古代的智慧,而不是用政治符号去切割知识典籍,我们才会开始懂得谦卑。历史这样长,而我们只是风中的尘埃。一如圣严法师所留下的偈:“无事忙中过,空里有哭笑。”能留下的,只是无形的智慧,美丽的诗句,和千年的梦想。

 

当政治的风暴遇去之后,什么会留存下来?时间有多残酷,我不知道。我只知道,中国传统经典的生命,一定会生存得比政权更远,更深,更厚。

 

我只知道,当古老的“礼义廉耻”,成为二十一世纪反贪腐抗议群众运动的标语时,整个中华文明已经走向另一个阶段。那是作为人的价值观的百劫回归,那是自信自省的开端。古老的,或许比现代更新、更有力,更象征着数千年文明的总结。

 

而我们,只是千年文明里的小小学生,仍在古老的经籍中,探询着生命终极的意义,并且,寻找前行的力量。

 

杨渡:台湾中华文化总会(原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、‘’国家文化总会‘’)秘书长。

 

 

◎ 本文选编台湾商务印书馆: 王云五主编、南怀瑾 徐芹庭注译《周易今注今译》

 

 

者:

     1966年11月12日,蒋介石先生发表《国父一百晋一诞辰暨中山楼落成纪念文》,由孙科、王云五、陈立夫、陈启天、孔德成等1500人联名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,要求以每年11月12日(孙中山先生诞辰)为中华文化复兴节。

      1967年7月,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(后改名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、“国家文化总会”)发起大会,推举蒋介石先生任会长(此后历任“总统”兼任会长)。委员会下设学术出版促进委员会,负责整理出版古籍,向年青一代普及学术精华,首先着手“经部今注今译”计划,其中《周易今注今译》,请南怀瑾先生担当。后来逐步形成台湾商务印书馆“中华古籍今注今译丛书”。

       1990年以来,在台湾本土化运动(有称“去中国化”运动)的冲击下,这个“文化复兴运动”已被大部分台湾人忘却。



/ Hot words



TOP